在新的起點上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3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并系統(tǒng)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時代孕育思想,思想指引航程。2023年,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圍繞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文化建設的戰(zhàn)略部署,審議通過了愛國主義教育法,審議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健全完善文化領域法律制度,為在新征程上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更堅實的法治保障。
法治,具有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愛國主義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情感系于斯、認同歸于斯的民族心、民族魂。全國人大常委會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制定專門法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對凝聚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意義重大。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yōu)秀文明資源。修改文物保護法,著力解決當前文物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將為賡續(xù)中華文脈提供更有力的法治支撐。
通過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guī)劃,可以看到一張清晰的文化立法“藍圖”:涉及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立法項目有10項,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志愿服務法、文化產業(yè)促進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隨著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以法治方式引領、推動、保障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成為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的一個鮮明特征。
又踏層峰望眼開,更揚云帆立潮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強文化建設法治保障,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職責使命。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文化法治建設,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人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