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批示:“此條似應移至總綱?!痹谡酵ㄟ^的“五四憲法”中,這一條寫入憲法總綱第十七條,文字改為:“一切國家機關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經常保持同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傾聽群眾的意見,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div>
憲法起草過程中,毛澤東還提出了“以事實為根據,不能憑空臆造”的指導方針?!澳苈牭娜寺牭枚芸吹娜丝吹枚?。讓老百姓都能理解憲法?!边@是他對憲法文風的要求。
憲法草案的討論、修改工作在南北兩地分頭同時推進。在杭州,毛澤東主持起草小組一次次修改;在北京,中央有關人員一次次討論。北京方面討論一次,意見發(fā)到杭州,杭州方面就修改一次,然后又將修改稿送回北京。如此京杭穿梭,幾經修改,憲法草案初稿日臻完善。
3月至6月,憲法起草委員會先后召開七次會議,對憲法草案進行討論和修改。其間,全國政協(xié)和各省市黨政機關、軍隊領導機關,以及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的地方組織共8000多人進行廣泛討論,提出了5900多條意見。
6月14日,憲法草案向社會全文公布,一場史無前例的全民大討論就此展開。全國共有1.5億多人參加討論,兩個多月共收集整理了118萬多條意見,幾乎涉及憲法草案的每一個條款。在此基礎上,憲法起草委員會又對憲法草案反復研究和修改完善。占全國人口四分之一的公民參與憲法制定,這在世界制憲史上極為罕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的生動體現(xiàn)。
“我們這次會議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這次會議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一九四九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fā)展的里程碑,這次會議所制定的憲法將大大地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9月15日,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毛澤東致開幕詞。
劉少奇向大會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在報告的最后,他說:“在全國人民討論中,證明了我們的憲法草案是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是實事求是的?!?/div>
20日下午,代表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會場,投下神圣的一票。淺紅色的表決票上,分別用漢、蒙、藏、維吾爾四種文字印著“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字樣。
1197名代表,1197張同意票。大會全票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那一刻,滿場歡騰,全體起立,掌聲和歡呼聲經久不息。
除序言外,“五四憲法”分為總綱、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旗、國徽、首都共四章106條,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領導地位,確立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構建了新中國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根據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起來。
“人民幸福的保證書”——人們如此評價這部憲法?!拔逅膽椃ā笔俏覈鴼v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斗爭而得來、由人民親手制定、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法。“五四憲法”的通過與實施,推進了人民民主政權建設的發(fā)展完善,開啟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建設的新紀元。
從“五四憲法”走過來的法治夢
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五四憲法”是新中國憲法發(fā)展的基石,對我國后來的憲法,特別是現(xiàn)行憲法產生了深遠影響,其確立的體系結構、確定的國家根本制度、蘊含的法治精神等延續(xù)至今。
“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棲霞嶺館區(qū))的憲法墻。攝影/宮宜希
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憲法總綱第一條;“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改為“健全社會主義法治”……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這是對現(xiàn)行憲法的第五次修正,我國憲法發(fā)展史上又一次矗立起重要里程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法治也跨入新時代。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實施憲法擺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突出位置,推進憲法理論和憲法實踐創(chuàng)新,推動我國憲法制度建設和憲法實施取得歷史性成就。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指出,“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也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必然要求”,強調“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
憲法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xiàn)。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切實擔負起保證憲法實施、加強憲法監(jiān)督的法定職責,推動憲法工作不斷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制定民法典、監(jiān)察法、愛國主義教育法、香港國安法等,修改立法法、刑法、民事訴訟法等,推進生態(tài)環(huán)境法典編纂,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把憲法規(guī)定、憲法原則、憲法精神貫徹到立法中,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24年4月26日,我國現(xiàn)行有效法律共302件。
修改全國人大“一法一規(guī)則”、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guī)則、國務院組織法、“兩院”組織法、地方組織法……進一步完善國家機構制度體系、基層民主制度、人大組織制度和議事規(guī)則,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不斷健全。
建立憲法宣誓制度,以立法形式確定12月4日為“國家憲法日”,作出關于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完善憲法相關規(guī)定實施機制,堅定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弘揚憲法精神。
出臺關于完善和加強備案審查制度的決定,聚焦多個民生領域審查處理一批“問題”法規(guī)、司法解釋,公布備案審查工作案例……踐行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和國家法治統(tǒng)一。
隨著文本上的憲法“活起來”、“落下去”,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得以更好發(fā)揮。憲法確立的一系列制度、原則和規(guī)則,規(guī)定的一系列大政方針,為我國創(chuàng)造出“兩大奇跡”提供了法治保障。實踐充分證明,我國憲法是推動國家發(fā)展進步、保證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保障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好憲法。
讓憲法精神成為共同信仰
2023年3月1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徽高懸,憲法莊嚴。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全票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左手撫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右手舉拳,面向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鄭重宣誓。
身體力行、率先垂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憲法宣誓的場景,印刻在億萬人民心頭,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對憲法的尊崇與踐行。如今,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進行憲法宣誓成為常態(tài),猶如一堂堂憲法公開課,激勵和教育全體人民成為憲法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wèi)者。
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fā)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2016年12月4日,“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在杭州正式開館,填補了我國憲法主題紀念館的空白。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努力為普及憲法知識、增強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推動憲法實施作出貢獻。
“作為一名杭州市民,我對憲法有著特殊的感情,想讓更多的人走進憲法、了解憲法。”年過六旬的吳鍵是陳列館300多名志愿者中的一員。講起憲法故事,兩鬢斑白的他神采飛揚。
開設“法治大講堂”,成立“五四憲法”歷史資料研究會;在棲霞嶺館區(qū)開設《憲法就在我們身邊》主題展覽;持續(xù)開展“憲法十進”活動,專題巡回展覽走進600多家單位;推出云端展覽,線上活動參與人數(shù)達到2245萬人次……一座紅色場所,一段濃縮歷史,一份精神傳承。截至目前,陳列館已累計接待中外觀眾超220萬人次,成為憲法宣傳教育的一張“金名片”。
2023年,在第十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憲法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堅持知識普及、理論闡釋、觀念引導全面發(fā)力,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推動憲法實施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
2023年12月4日,第十個國家憲法日,在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qū)文化路小學,法官給學生講解憲法知識。新華社發(fā)(孫中喆 攝)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起草地,杭州與憲法情緣深厚。
延續(xù)“五四憲法”的“開門立法”精神,充分發(fā)揮覆蓋全市的34家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的“直通車”作用,讓每一部法規(guī)都滿載民意;余杭區(qū)閑林街道在老街深處建起人大代表聯(lián)絡中心站,設置憲法主題展示區(qū),創(chuàng)設“林下系列”品牌,讓憲法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西湖區(qū)轉塘街道打造“人大代表廣場”,厚重的憲法宣誓墻聆聽著一批批宣誓人鏗鏘有力的莊嚴承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化作可聽可看可講的生動故事……杭州全市各級人大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憲法,努力將憲法原則融入履職行權全過程,將憲法精神貫穿開展工作各環(huán)節(jié),將憲法使命體現(xiàn)發(fā)揮作用各方面。
這些,都是憲法宣傳教育走進千家萬戶、融入日常生活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全國各地組織了一系列特色鮮明的活動,常態(tài)化長效化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推動憲法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qū)、進鄉(xiāng)村: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把憲法教育與憲法宣誓、干部教育、黨建活動結合起來;將憲法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持續(xù)組織8屆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2023年以來參與憲法在線學習人次超過72億;把憲法元素融入全國3500多個法治文化主題公園、12000多個法治廣場、34000多個法治長廊……一粒粒種子播撒出去,憲法精神在人們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70年波瀾壯闊,70年風雨征程。回顧新中國憲法從誕生到發(fā)展的光輝歷程,凝結著億萬人民的殷切期盼,鐫刻著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奮進足音。
憲法是厚重的,承載著國家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憲法也是溫暖的,保障著公民的權利、尊嚴和幸福。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全面實施憲法,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責任。踏上新征程,讓我們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以更強的信心、更大的決心、更深的力度推動憲法實施,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中國之治”新篇章夯實法治根基!
?。ㄞD載應當完整、準確,并注明來源和作者信息)